這是在無外來物的情況下,由于活塞環外表面與氣缸表面滑動接觸時,在極小的表面上產生很高的溫度,進而引志活塞與氣缸壁之間燒熔、黏著,當燒熔、黏著所產生的熱量散失后,在活塞環上產生碳化物。這種碳化物或燒熔、黏著生成物就象一把鋒利的刀具,將氣缸壁上的金屬切去,從而形成一道道深淺不規則的溝槽。以4115J型柴油發電機組的一起拉缸事故為例。該機進廠大修后,對缸套、活塞、活塞環進行了換新。當總裝完畢進行初期磨合時即出現拉缸,繼而熄火停機。打開氣缸蓋后發現,II、III兩缸的氣缸壁上有嚴重劃痕,拆下活塞連桿組,在兩活塞的頭部及活塞環上均發現有黏著物和縱向劃痕。為了進一步確定拉缸產生的原因,按以下步驟進行了檢查和分析:首先修磨拉缸的氣缸內壁;拆去II、III兩缸的活塞環,再將活塞環連桿組裝入氣缸,按規定力矩擰緊連桿軸承蓋;分別將II、III缸活塞置于上、下兩點,檢查活塞和氣缸內壁的配合間隙后發現,鄂爾多斯發電機維修兩缸活塞在上、下止點時,頭部一側和裙部另一側與缸壁之間沒有間隙??梢奍I、III兩缸活塞在氣缸中有嚴重的縱向傾斜;拆下曲軸,結果其彎曲度在允許范圍內,拆下II、III兩缸連桿,檢查連桿的彎曲和扭曲情況,發現兩連桿的彎曲變形量超過了允許值,而扭曲變形量在允許范圍內;檢查該機換下的缸套,發現II、III兩缸的缸套在縱向的磨損量大于其他方向的磨損量,也大于其余兩缸同方向的磨損量。根據以上檢查結果可以認定,該機II、III缸的連桿在大修前的運轉中已經彎曲,致使兩缸活塞在工作中存在“偏缸”現象。由于當時缸套、活塞、活塞環之間已經有了充分的磨損,沒有形成嚴重的拉缸。當大修中對缸套、活塞、活塞環換新后,缸套與活塞組件之間的間隙變小,連桿的彎曲使活塞在氣缸中傾斜,活塞組件與氣缸內壁間局部產生過大的接觸應力,導致接觸面上的油膜遭到破壞,使活塞、活塞環與缸套內壁的局部基本上處于干摩擦狀態。摩擦產生的高溫使接觸面上的金屬燒熔、黏著。鄂爾多斯發電機維修這種狀態在短時間內又利不到改善,即形成了上述的拉缸事故。